又到了横溪小兰西瓜成熟季节,超市的货柜上、小区的微信群里,香甜可口的网红西瓜,当天采摘,市民当天就能品尝。本地优质蔬菜、蛋禽,动动手指扫码就能送货上门。这条畅通的销售渠道背后,南京市供销社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
提起几十年前的供销社,人们印象中的是村里的小卖部,工作人员背着背篓、挑着扁担、拨着算盘帮农民供货、销货,今天,背篓、扁担被时下流行的电商销售、网上带货等现代方式取代,但是,服务“三农”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传承下来。
5月26日,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回顾总结近年来工作,2019年,南京市供销合作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省会城市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7年位列第一方阵,江宁、高淳、溧水3个县级社多年名列全国百强县级社行列,南京市供销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具有南京特点的改革发展之路。
几十年如一日,深耕农村市场
“计划经济年代,合作社主要是促进城乡商贸流通,扶持农业生产合作社,方便农民群众生活等方面。”职工代表、江宁区供销合作社横溪中心社主任姚金萍已经在基层供销社工作了35年,入职之初,她是一名供销社营业员。她告诉记者,如今从化肥、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到带动农民增收,合作社已成为服务“三农”的新平台。
横溪街道地处江宁区偏远地区,过去农民收入渠道窄。为了帮农民增收,街道中心社成立了小兰西瓜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销售提供一条龙服务,打响小兰西瓜这个地产品牌。“除了西瓜,我们还通过成立合作社,帮助农民销售茶叶、蔬菜等优质农产品,通过拓宽增收渠道,让农民口袋鼓起来。”
去年,一场名为“茉莉六合”的优质农产品推介会在上海举办,活珠子、猪头肉等一批南京人熟悉的六合美食走出家门,让上海人了解、喜爱。这场活动就是由六合区供销社主办。
农民在哪里,供销社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时代在变,供销社作为农民贴心人的初衷没有变。
社区微信群里团购新鲜蔬菜,成了市民去菜场买菜外的新选择。六合区供销合作社副主任肖云告诉记者,六合区供销合作社与52家农业企业进行合作,为400多家餐饮企业、食堂供货,同时打造小区微营销,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方式让新鲜优质蔬菜直上市民餐桌。
供销合作社深耕农村市场多年,根基在农村,只有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竭诚为农服务,才能筑牢深厚的发展根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市供销合作社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突出位置,按照“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充实功能、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扩大覆盖与提升质量并重,调整重建与创新发展并举,逐年下指标、定任务,持续加强基层组织改造建设力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多点开花,犹如春风化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更显勃勃生机。
目前,南京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累计重建和改造基层社46家,新建和提档升级为农服务社778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17家。其中,累计有16家基层社被评为“全国标杆社”,24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47家为农服务社已申报为“全国五星级为农服务社”。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服务水平提质增效
近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改革发展为主线,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创新为农服务模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0万亩;持续夯实载体支撑,289个区镇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站、点)全面铺开,国内首家高淳“中华绒螯蟹博物馆”、全国供销社系统规模最大的溧水“中国供销社博物馆”顺利运营;持续深化系统改革,顺利完成“三会”制度、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双线运行机制等改革试点任务,连续多年在全国、全省供销社系统考核评比中保持前列。
据了解,目前江宁、溧水、高淳等7个涉农区以不同形式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区供销合作社细化目标任务,创新改革举措,相关改革举措正逐步得到落实。针对江宁区供销合作社和溧水区供销合作社健全联合社“三会”制度专项试点、高淳区供销合作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试点、溧水区供销合作社“探索构建规范高效的双线运行机制”专项试点,市供销合作社加强工作协调和督导,对标对表抓好落实,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社的验收。